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九章 蝤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稀奇。

    张昭华在农村照料自家的桑棉麻树,见惯了这东西,老家流行的“灸树”也其实就是在灸这些害虫,所以说起来头头是道。

    她和高炽两个坐在春凳上,把饭放在条案上,姿势就刚刚好,比高炽刚才半个身子趴在石桌上好许多,她就给高炽讲道:“蝤蛴,也就是幼虫一般先在皮下蛀食,还吃不进树里面,仅在皮下啃两口。但是不妨碍这东西会打洞啊,穿凿出各种坑道,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弯或直,挖出坑道作为蛹室,在其中化蛹。等它长成了,嫩树皮、嫩枝、叶、根、树汁、果实就什么都吃。”

    “在我们老家,见到树上有洞,就用铁丝伸入蛀孔里面,钩杀幼虫。”张昭华道:“但是我刚不是说了吗,这东西挖坑不一定是直的,要是碰上弯的就不行了,而且把铁丝伸进去,对树木也伤害大,所以一般用热水灸树,但是都不比熟桐油好用,我们那儿有一个漆匠,专门做熟桐油卖呢,买上一罐儿回来倒进洞里面,用爆竹线插在上面,直接点火烧了,这天牛闻到桐油气就完蛋。”

    张昭华说着就想到了安成郡主屋里倒下的面盆架,正是因为她亲眼见过有虫子从木头里飞出来的一幕,就曾在心里想过是不是这个架子也会是天牛幼虫化成了成虫飞出来的缘故,但是这种想法很快就被她排除了,因为她仔细看过那维持稳定的三条枨子,横截面都分别削了三分之一左右,根本不可能留有虫蛀的地方了。

    不是意外就是人为,张昭华本来也确信这个,她带着面盆架子去工正所找来人问了,是个最老的木工,人家看了这款式就说了:“是苏州那边的工艺,造办什么的在苏州。”

    这个张昭华自然知道,因为黄花梨不产自北平,花梨木都是长江以南甚至可谓是更南边才有,此时花梨木也分个海黄和越黄,这一批海南花梨木运到苏州已经是极限了,不可能再把木材运到北平来,所以在苏州还是就地打做了家具,也就是前面说的,此时家具几乎都可以拆解,小件的家具运送就原样运送,大件的家具就拆分了运到了北平。

    “南方尤其是苏州的工艺,与北方还是不太相同,”这木工就指着张昭华最为犹疑的地方道:“比如这枨子相连的地方,有个暗榫,咱们北方就不稀罕加这个,还是气候的原因。”

    按这个木工所说,暗榫是在家具表面上看不出来的,其特点是避免榫头顶端横断面纤维暴露于表面,影响制品的美观。而南方地处潮湿,家具会有各种变形、变色、变黄的现象,为了抵御外界潮湿与干燥变化侵入,就在一些地方弄上暗榫,提高牢固程度。

    “这个暗榫,”木工道:“卡在榫眼下方,当扣合后不能从平直的方向将它们拉开。但是稍微挪动一下,斜着扣它,一扣就能掉了。”

    果然还是有玄机。

    如果说第一个暗榫是在面盆下面,每天提倒面盆不小心被触碰到了机关,也情有可原的话,那么第二个暗榫是断然不可能轻易被碰到的,因为枨子的位置在人膝盖下端,谁会闲着没事干弯腰专门摸那一处地方呢!

    两处枨子的机关都被触碰了,据这个老木工道:“暗榫被打开一时半会不会立时有事,只等到枨子的卯榫接合不住了才会一蹴而就。”

    摸到机关和机关发动的过程中间还有一段时间,就是很有意思的时间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