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八章 揭秘,从黄土地走出的红军团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最快更新铁骨是怎么炼成的最新章节!

    447团,是从黄土地走出来的英雄团队。【零↑九△小↓說△網】

    在团队的大门两侧写着“瞄准强敌科技练兵筑精锐部队,发扬传统永葆本色建文明之师”。

    走进大门二百米,在一座黑色大理石石碑上,第一任团长汪世太,手书“发扬红军传统,创建一流团队”,石碑的后面“中国工农红军第136军”军旗迎风招展。

    世太路的两侧每隔二十米,树立一块儿这个团各个时期涌现出来的英雄连队和主要创建人事迹简介牌。

    装甲集训队尽管在447团住了一个月,但是,对团队的历史并不十分熟悉。就是像杨文斌这样,算是从447团出来的干部,却也不是系统地了解团队的历史。

    随着驾驶训练接近尾声,师统一安排装甲集训队员参观447团的团史馆。

    清晨,当一缕缕霞光从东方升起,你就会看到,在平坦宽阔的操练场上,穿着绿色迷彩服的官兵们,列成整齐的方队,各级军官站在队伍前喊的响亮的口号,开始了一天的操练。

    它们迎着冉冉升起的旭日,沿着自己命名的志丹路,子长路,世太路,先楚路,红彦路,高唱着《红军团队所向无敌》的团歌,坚定有力的步伐走在队列中。

    团歌响起:“一,二,三----,四,永宁山不会忘记,转角镇不会忘记,我们在这里举起战旗,举起战旗”。

    歌声一开始就把人们带进遥远的黄土地,官兵们的思绪犹如音符一样开始起伏,歌声在军营中回荡。

    团歌继续:“直罗镇不会忘记,定边城不会忘记,我们在这里留下了血迹,留下了血迹,威震太行增援华中横扫伪顽,横扫伪顽,谢子长、刘志丹的光辉形象,鼓舞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

    队伍,沿着志丹路向前走着,歌声越来越嘹亮,情绪越来越振奋。

    团歌第二段:“彰武县不会忘记,锦州城不会忘记,我们在这里创建了功绩,创建了功绩,临津江不会忘记,马良山不会忘记,我们在这里痛歼了美帝,痛歼了美帝,红军团屡建奇功团屡建奇功,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现代化正规化的宏伟目标,鼓励我们去争取更大的胜利,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唱着《红军团所向无敌》的团歌,就会记起七十年前的另一只队伍,这是刚刚接替刘志丹,担任红军团团长汪世太所带的队伍,正在艰苦的行进转在西北苏区。

    西北苏区,位于西北黄土高原的中部,包括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它背靠长城东临黄河,六盘山东麓,南到渭河流域,这里地形复杂,气候干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多为支离破碎,起伏不平的,梁林秋岭,七湾八叉,平均海拔一千米,年平均降雨量四百五十毫米左右,人口稀少,不足一百万。

    由于自然环境险恶的封建军阀统治,这里几乎没有近代工业,只有少数手工业和家庭副业,落后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这里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广大劳动人民极其贫困。

    大革命失败后,刘志丹,受党中央的派遣来到了陕甘苏区,1931年秋,刘志丹在桥山山脉中段,甘肃陇东地区创立了南梁游击队,12月24日在陕西省宜君县转角镇,改编为红136军第二团,她就是447团的前身。

    1933年5月,国军分四路围剿照金苏区,红二团在杜衡的率领下,放弃照金,南下渭华作战,使二团几乎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