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军师图格是什么人,查到了吗?”
何青长答道:“听说此人是脚商出身,后来在白山的匪寨里当了头,去年散了寨子入了行伍,很快便升任了军师。目前只知道这些,其他的还在查探。”
“还有一个月白水河就要上冻了……”顾世海道。
他没有说下去,但是三人都明白,河水上冻之时,便是北狄南渡之时。 而即便是此时从盛京发兵支援,抵达白水河前线也要一个月之久。
局势已刻不容缓。
“若是北狄南渡,以我军目前在允州的兵力,恐怕要落下风。”何青长道。
顾世海突然对叶倾怀跪了下来,道:“陛下,臣请调动中州、颍州各一万军队驰援允州。”
中州和颍州的节度使都是顾世海的门生,顾世海对这两州的兵力情况了若指掌。他若如此说,自然是两州可以立即调拨出这么多的兵力来。
“好。”叶倾怀没有多话,道,“我军如今正是士气低落时,此次增援务必要稳住军心,绝不可轻敌。”
叶倾怀忖了忖,又道:“眼下顾海望被擒,前线应是副帅徐晔在领。但他只是一个允州节度使,恐怕难以令中州、颍州和盛京的援军信服。这个统帅的位置,两位可有建议?”
这种多方势力混合的联合军,往往各有自己的计量,一向是最难统领的。若是统帅不能服众,军队就会陷入内耗。
但各州领兵驰援的都是二品的节度使,最少也是三品的都统,要让这些称霸一方的封疆大吏服从配合,除了皇命圣旨,更重要的是这个统帅联合军的人。
听到叶倾怀的提问,何青长默了一默,上前一步半跪在地,沉声道:“臣请亲领一万京畿卫,增援允州。”
大景立国两百年,虽然每朝都有过些大大小小的战事,但总的来讲还算得上是太平朝代,朝中推行的也是儒家文治的思想。因此在景朝,兵部尚书可以说是个文职,甚至历任兵部尚书中有不少都是没有进过行伍的。
是以,兵部尚书亲自批甲挂帅远赴前线这样的事,实在可以说是十分稀奇的事。
何青长虽是出身武将世家,兴瑞年间也曾领兵西征过,但年近半百的他已经阔别战场十年了。
如今他提出挂帅出征,让叶倾怀感到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因为确实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还有谁能比正一品的兵部尚书在军中更有威望和震慑力吗?
更何况,他一直都是此战的后军统帅,对军中粮草和前线动向都十分了解。
叶倾怀沉吟片刻,起身走到何青长面前,道:“青长,此役关乎我大景存亡,只能胜,不能败。你身上背负着的,是大景万千百姓,明白吗?”
“臣明白。臣定不辱圣命,保我大景疆土不失。”何青长斩钉截铁道。
“此事事关重大,李保全,去请内阁大臣们即刻入宫,还有赵胤实,把他也叫来文轩殿。”叶倾怀吩咐道。
(本章完)